GameFi 是「Game」與「Finance」兩字的縮寫結合,中文多譯為「鏈遊金融」,本質上是一種將區塊鏈技術與遊戲玩法結合的新型數位經濟模式。這類遊戲融合了加密貨幣、NFT(非同質化代幣)、以及去中心化金融(DeFi)等元素,讓玩家不僅能體驗遊戲樂趣,還能透過參與獲取實質經濟利益。
與傳統遊戲相比,GameFi 最大的差異在於:玩家真正擁有遊戲中的虛擬資產,這些資產可自由交易、轉移,甚至跨遊戲流通,不再受限於遊戲公司的封閉系統。
GameFi 專案通常設計多元的獲利機制,讓玩家可透過下列方式獲得報酬:
資產交易:透過買賣遊戲內的 NFT(如角色、土地、裝備)或平台代幣賺取價差。
完成任務獲獎勵:遊玩過程中參與戰鬥、探索或任務,贏得 NFT 或代幣報酬。
提供流動性:將代幣投入流動性池中,獲得交易手續費分潤。
治理參與(DAO):投票參與遊戲規則制定、資源分配,享有治理代幣紅利。
這些方式讓玩家不只是「付費者」,更是平台的經濟參與者與利益共享者。
✅ 遊戲即收入來源:玩遊戲的同時創造被動或主動收益。
✅ 數位資產真正歸屬於玩家:NFT 與代幣皆由玩家持有,擁有自主交易權。
✅ 玩家參與度更深:除了遊戲本身,還能參與治理與開發方向決策。
✅ 鏈上資料公開透明:規則不易被操控,玩家之間的交易紀錄全可查。
✅ 可轉職為專業玩家:高階玩家甚至能靠 GameFi 謀生。
⚠️ 經濟模型易失衡:若新玩家無法持續湧入,遊戲代幣價值易快速下滑。
⚠️ 部分遊戲玩法單調,娛樂性不足:強調賺錢卻忽略可玩性。
⚠️ 產品完成度參差不齊:許多專案僅停留在開發或概念階段。
⚠️ 伺服器風險仍存在:若團隊停止營運,即使擁有 NFT 也難以發揮效益。
由於 GameFi 涉及區塊鏈技術,入門流程與傳統遊戲略有不同,但許多平台已針對用戶體驗進行簡化。以下是一般入門步驟:
挑選遊戲專案:透過社群、平台或媒體了解感興趣的區塊鏈遊戲。
建立加密錢包:推薦使用 Metamask 或 OKX Web3 錢包,支援多條主流公鏈。
購買代幣或遊戲資產:視遊戲設計而定,有些需要預先購買角色、道具或代幣才能進行。
登入遊戲平台或下載遊戲客戶端:根據遊戲指示完成帳號綁定。
開始遊玩與賺取收益:進行任務、戰鬥、探索,逐步累積資產與獎勵。
被譽為 GameFi 元祖的區塊鏈遊戲,玩法類似寶可夢,玩家透過培育 Axie 寵物、進行對戰來賺取代幣。不過在熱潮過後,由於遊戲設計與代幣經濟失衡,曾遭遇用戶大量流失。
區塊鏈遊戲發行平台,定位可比擬 Web3 世界的「Steam」,提供多款鏈遊選擇,如《Town Star》、《Spider Tanks》等。玩家還可透過運行節點來獲得 Gala 獎勵,類似挖礦模式。
一款結合 RPG 探索、角色收集與對戰的開放世界鏈遊,被市場期待為區塊鏈遊戲的 3A 級代表。玩家可收集、交易 Illuvials,並參與 PvE 與 PvP 模式賺取獎勵。
以太空探險為題材的 GameFi 遊戲,使用 Unreal Engine 5 開發,畫面精緻度媲美主機級作品。玩法包含星域探索、資源採集、船艦建造與太空戰鬥。雖然備受關注,但早期資金受到 FTX 倒閉影響,進度受限。
融合開放世界與 MMO 要素的遊戲,玩家可建造基地、參與戰鬥、交易土地。Treeverse 擁有亞洲背景團隊,在台灣與新加坡皆設有開發據點,是區域鏈遊代表作之一。
《楓之谷 N》是 Nexpace 推出的鏈改版本遊戲,採用 Avalanche 區塊鏈架構,並透過專屬子鏈技術提升效能與資產管理效率。早在今年 4 月,Nexpace 就已率先推出名為「Henesys」的專用子鏈,用於承載楓之谷宇宙內的遊戲資產與交易邏輯。
GameFi 是區塊鏈應用於遊戲領域的創新嘗試,為玩家帶來前所未有的主導權與財務參與可能。不過目前大多數 GameFi 專案仍在探索適合的營運模式,不乏以獲利為導向、忽略遊戲性的問題。
更重要的是,雖然資產由玩家持有,但若專案方選擇結束營運,這些資產仍可能失去實際效用。因此,要能讓 GameFi 成為長期價值體系,仍仰賴遊戲品質、社群參與與經濟模型的三方平衡。
GameFi 指的是結合「Game」與「Finance」的區塊鏈應用,玩家可在遊戲中創造、交易資產並賺取報酬。
GameFi 擁有潛力改變傳統遊戲產業的結構,但若經濟模型設計不良,仍有可能淪為泡沫。可持續性的關鍵在於:是否能兼顧可玩性、資產穩定性與社群參與。